工业除湿机厂家专业提供工业除湿机,家用除湿机,商用除湿机等产品,欢迎来电咨询定制。 公司简介| 研发团队| 网站地图| xml地图
工业·商用除湿设备生产商

工业除湿机·商用除湿机·恒温恒湿机·非标定制

全国咨询热线133-6050-3273
您的位置:新闻动态 > 知识百科
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作者:weige 时间:2024-12-10

信息摘要:本创作有关一种空调装置,尤指一种一体式的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背景技术:目前的窗型空调装置如窗型冷暖气机,其设置在室内的外墙上,当开启冷房功能时,其中室内风道的室内热空气由内入风口进入装置,经过蒸发器降温后由内出风口回到室内。与室内风道隔开的室外风道的空气由外入风口进入装置

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创作有关一种空调装置,尤指一种一体式的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窗型空调装置如窗型冷暖气机,其设置在室内的外墙上,当开启冷房功能时,其中室内风道的室内热空气由内入风口进入装置,经过蒸发器降温后由内出风口回到室内。与室内风道隔开的室外风道的空气由外入风口进入装置,经过冷凝器将热带走后,由外出风口排出散热。而当开启暖房功能时其热交换的方向则与冷房功能相反。这种传统的空调装置具有固定风道结构,靠机体内部使用固定的隔板以产生彼此隔离不互通的风道结构,且仅能产生冷房或暖房的单一功能。

  

  另一方面,现有的除湿机装置由单一入风口吸入湿空气后,直接经过蒸发器降湿降温后,此低温干空气接着会通过内部的热含管(冷凝器)回温后,由单一出风口送出干空气至室内,因此理想的除湿机装置对空气不升温也不降温,仅降低空气中的湿度,且除湿机装置也是固定单一的风道结构,仅具有除湿的功能。

  

  由于冷房暖房功能与除湿并不相同,目前仅能以各自独立的装置来达成。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即在提供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

  

  根据本创作的技术实现要素:,可变风道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包含有:

  

  一壳体、一风道结构、一蒸发器以及一冷凝器。该壳体具有一进风面、一第一出风口以及一第二出风口。该风道结构设置于该壳体内,该风道结构连接该进风面、该第一出风口以及该第二出风口,该风道结构内具有一挡板,可选择性地设置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该蒸发器设置于该风道结构内靠近该进风面处,其中由该进风面经过该蒸发器进入该风道结构的气流为一第一气流,由该进风面未经过该蒸发器并由一侧开口进入该风道结构的气流为一第二气流。该冷凝器设置于该风道结构内靠近该第二出风口处。当该挡板设置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为空调装置,该第一气流经由该风道结构受该挡板阻挡而由该第一出风口排出,该第二气流经由该风道结构而由该第二出风口排出。当该挡板设置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为除湿装置,该挡板挡住该侧开口,该第一气流经由该风道结构由该第二出风口排出。

  

  其中,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另包含一第一风扇以及一第二风扇,该第一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靠近该第一出风口处,该第二风扇设置于该壳体内靠近该第二出风口处。

  

  其中,当该挡板设置于该第一位置,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为空调装置时,该第一风扇启动以将第一气流由该第一出风口抽排出,该第二风扇启动以将该第二气流由该第二出风口抽排出。

  

  其中,由该第一出风口抽排出的该第一气流为低湿低温空气。其中,当该挡板设置于该第二位置,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为除湿装置时,该第一风扇未启动,该第二风扇启动以将该第一气流由该第二出风口抽排出。其中,由该第二出风口抽排出的该第一气流为低湿空气。其中,该进风面与该第二出风口彼此相对。其中,该挡板系以电子步进马达、旋转马达启动带动以设置于该第一位置或该第二位置。

  

  本创作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使用单一风道结构设计,透过挡板的切换以改变风道的方向与作用,以达到一机多功能且小型化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目的。

  

  关于本创作之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创作详述及所附图得到进一步的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创作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一第一实施例于空调模式的示意图。

  

  图2为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于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一第二实施例于空调模式的示意图。

  

  图4为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第二实施例于除湿模式的示意图。

  

  附图标号:

  

  100,200空调除湿两用装置

  

  10壳体

  

  11第一出风口

  

  12第二出风口

  

  13进风面

  

  20风道结构

  

  21侧开口

  

  30挡板

  

  40蒸发器

  

  a1第一气流

  

  a2第二气流

  

  50冷凝器

  

  60第一风扇

  

  70第二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理解本创作之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能达成之功效,先将本创作配合图式,并以实施例之表达形式详细说明如下,而其中所使用之图式,其主旨仅为示意及辅助说明书之用,未必为本创作实施后之真实比例与精准配置,故不应就所附之图式的比例与配置关系解读、局限本创作于实际实施上的权利范围。

  

  请参考图1,图1为本创作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一第一施例于空调模式的示意图。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为水平风道的一体式空调机结构,其包含一壳体10、一风道结构20、一蒸发器40以及一冷凝器50。壳体10具有一进风面13、一第一出风口11以及一第二出风口12,在此实施例中,进风面13与第二出风口12彼此相对。风道结构20设置于壳体10内,本创作的风道结构20为单一结构设计,其连接壳体10的进风面13、第一出风口11以及第二出风口12。蒸发器40设置于风道结构20内靠近进风面13处,冷凝器50设置于风道结构20内靠近第二出风口12处。进风面13为开放网状的平面,当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运作时,空气由进风面13进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内,并透过风道结构20改变空气流动的路径以达成风道切换。如图所示,由进风面13经过蒸发器40进入风道结构20的气流为一第一气流a1,而由进风面13未经过蒸发器40进入风道结构20的气流为一第二气流a2。

  

  风道结构20内具有一挡板30,可选择性地设置于如图1所示的一第一位置或如图2所示的一第二位置。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另包含一第一风扇60以及一第二风扇70,分别在不同模式下选择性地开启抽风或关闭。第一风扇60设置于壳体10内靠近第一出风口11处,第二风扇70设置于壳体10内靠近第二出风口12处。

  

  在图1中,当挡板30设置于第一位置时,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可作为空调装置。在空调模式下,第一位置的挡板30挡住蒸发器40与冷凝器50之间的路径,且第一风扇60启动抽风,使通过蒸发器40被降温降湿的第一气流a1经由风道结构20时,受到挡板30的阻挡而被第一风扇60带动由第一出风口11抽排出。同时,第二风扇70亦启动抽风,使第二气流a2经由风道结构20的一侧开口21进入风道结构20而被第二风扇70带动由第二出风口12抽排出。藉由将风道结构20中的挡板30设置于图1中的第一位置,使第一气流a1与第二气流a2的风道彼此独立隔离,而流经蒸发器40的第一气流a1在第一出风口11排出为低湿低温的空气,流经冷凝器50而由第二出风口12排出的第二气流a2则为将热带走的热空气,从而使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设置在空调模式。

  

  请参考图2,图2为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第一实施例于除湿模式的示意图。当挡板30设置于图2的第二位置时,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可作为除湿装置。在除湿模式下,第二位置的挡板30受驱动(于本创作中,可以电子步进马达、旋转马达启动带动挡板30以设置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转动至第二位置而挡住风道结构20的侧开口21。此时蒸发器40与冷凝器50之间的路径畅通,第一风扇60不启动,仅第二风扇70启动抽风,使通过蒸发器40被降温降湿的第一气流a1经过风道结构20,而被第二风扇70带动通过冷凝器50后由第二出风口12抽排出为低湿空气。藉由将风道结构20中的挡板30设置于图2中的第二位置,让第一气流a1由进气面13进入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经过蒸发器40(降温降湿)、风道结构20、冷凝器50(升温)后,由第二出风口12排出,从而使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设置在除湿模式。

  

  图1以及图2的实施例为水平式风道系统,而在图3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一第二实施例于空调模式、图4为第二实施例于除湿模式的示意图中,空调除湿两用装置200则为垂直式的风道系统,其中空调除湿两用装置200内部各元件结构以及相关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100相仿,并且也透过挡板30设置于不同位置而进行风道的切换以实现除湿或空调模式的切换,此处不再赘述。本创作的空调除湿两用装置于单一风道结构中使用可切换位置的挡板结构,透过挡板的切换以改变风道的方向与作用,当挡板设置于第一位置时,通过蒸发器降温降湿的气流流经风道结构并由第一出风口抽排出,其他进入气流则由风道结构经过冷凝器吸热排出,以实现空调模式。当挡板设置于第二位置时,通过蒸发器降温降湿的气流流经风道结构并经由冷凝器升温后由第二出风口抽排出,以实现除湿模式,达到一机多功能且小型化空调除湿两用装置的目的。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具体实现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和图片来源于互联网,经本站整理和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交流和学习之目的,不做商用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若有来源标注存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网站管理员,将于第一时间整改处理。管理员邮箱:y569#qq.com(#转@)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3-6050-3273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133-6050-3273

微信二维码
线